nav open nav close
热门课程

热门课程

热门课程首页 - 产教融合 - 热门课程

AI人工智能课程

学校简介

学校现有浮山校区、金家岭校区、松山校区三个校区,占地 2496 亩,建筑面积 111.9 万平方米。学校风景秀丽、环境宜人,教学科研资源丰富,条件设施完备。固定资产 44 亿元,教学、科研用设备 6.34 万台件,馆藏图书 339.4 万册,电子图书 171.6 万册。主办 9 种学术期刊。设有 12 所附属医院和 5 所教学医院。

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、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、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性高校。建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、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、华文教育基地、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、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(培育)。

项目背景

为响应国家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 - 2035 年)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,青岛大学推出 “AI 人工智能高技能人才定向班” 。此项目打破传统 “唯分数论”,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多元化成长路径,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突破,全球正迎来智能时代的深度变革。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,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 “到 2030 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”,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。教育部《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》进一步强调高校需强化 AI 领域人才培养,以应对当前超千万级的人才缺口。青岛大学响应国家战略号召,携手华教进行产教融合,学以致用经工厂模式实施:“教学工厂 + 现代学徒制” 课堂搬进企业,学生入学即进入青岛大学校企合作基地直接参与真实 AI 项目,边学理论边实践。

全球市场爆发式增长

2024 年全球 AI 领域融资额突破 1004 亿美元,基础设施与横向技术平台成为投资焦点。大模型、多模态交互、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突破,推动 AI 与金融、医疗、制造、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,催生智慧医疗、智能驾驶、智慧城市等万亿级市场。

中国 AI 黄金发展期

我国已构建完整的 AI 创新链条,政策支持(如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)、丰富应用场景(办公、政务、工业等 )及多元资本投入形成战略合力。据预测,到 2026 年,AI 技术将为中国 GDP 增长贡献超 10%,相关岗位需求持续攀升,算法工程师、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等岗位月薪普遍突破万元。

培养特色与优势

山海学府 智创摇篮

坐落在黄海之滨、浮山南麓的青岛大学,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构建起山海交融的生态校园。红瓦绿树间沉淀着百年文脉,现代化建筑群彰显创新活力,智慧教室、创客空间与海岸线景观交相辉映,形成 “自然浸润 + 人文滋养 + 科技赋能” 三位一体的育人场域。

知行相济 育才范式

依托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,构建 “通识筑基 - 专业深耕 - 实践转化” 的阶梯式培养体系。为每位学子量身定制成长路径,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,形成 “教室即工坊、教师即导师、作业即产品” 的教学新生态。

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育人

构建 “校企深度融合、学训一体贯通” 的创新培养模式。通过共建产业学院、实践基地及课程开发,引入行业领军企业的真实项目与技术标准,学生将深度参与智能装备研发、数字化转型等工程实践。合作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教学指导,提供岗位实训、职业认证及就业推荐等支持,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
to top
在线客服系统